如果我寫奮斗的地方,我不會只寫新疆慶華。
我會寫伊犁河谷的晨光里,高聳的裝置塔群披著金色霞衣,將億萬年沉睡的黑色烏金化作躍動的藍色火焰。寫藍焰的溫暖穿越天山雪峰,沿著西氣東輸?shù)拿}絡(luò),點亮江南的灶臺,融化北國的寒冬。
我會寫黎明前的裝置區(qū),手電筒的光束劃破夜空,照亮一雙沾滿油污卻穩(wěn)健的手。安全帽下,是一雙熬得通紅卻炯炯有神的眼睛,正專注地盯著跳動的壓力表。
我會寫中控室里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,寫哈薩克族姑娘帕力古麗指尖在鍵盤上飛舞,將工藝參數(shù)調(diào)整到最佳狀態(tài),專注的眼神比數(shù)據(jù)更精準。
我不會只寫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年份,會寫老員工翻開泛黃的筆記本,指腹劃過當年手繪的圖紙,那里藏著比工齡更久的牽掛。
我會寫慶華的工人不只是按按鈕的“操作工”,而是能在零下30℃的寒冬里搶修設(shè)備,在40℃的酷暑中堅守崗位的“鐵軍”。他們的口號是“特別能吃苦、特別能戰(zhàn)斗、特別能忍耐、特別能團結(jié)、特別能奉獻”。
我會寫食堂里飄出的飯菜香,混著各族同事的說笑聲,熬煮著戈壁歲月里的溫暖日常。
我會寫新入職的大學生跟著老師傅爬管廊,筆記記得密密麻麻,問起未來時眼里的光,和當年老師傅初來時一模一樣,在裝置區(qū)的風里閃閃爍爍。
我寫的從來不只是新疆慶華這四個字。是晨光里的塔群與火焰,是寒夜中油污的手掌與通紅的眼,是不同民族的指尖在鍵盤上共舞,是新舊交替里永不熄滅的目光。這里的奮斗,早被西氣東輸?shù)墓芫€牽向遠方,被食堂的煙火氣釀成日常,被一代代人用青春和堅守,寫進了戈壁與山河的褶皺里。
這不是一個企業(yè)的故事,是一群人在大地深處,點燃光與熱的故事。
(來源:新疆慶華能源集團煤氣水車間 柳娜娜)
版權(quán)所有:中國慶華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京ICP備11023219號-1 京公網(wǎng)安備11010502042994號